尊敬的用户,您好!欢迎登陆艾逊!
用户名 密码

应用操作

化学试剂使用指南

 

乙酸乙酯
 
    乙酸乙酯(ethyl acetate)又称醋酸乙酯。分子式C4,相对分子质量为88.11。结构式为:H8O2
    物化性能
    无色透明有芳香气味的液体。熔点-83.6℃。沸点77.06℃。相对密度(d4。折射率(d4。闪点-3℃。自燃温度426℃。在空气中爆炸极限2.2%~9%。溶于氯仿,乙醇、乙醚,微溶于水。与水形成沸点为70.4℃的共沸物,与乙醇形成沸点为71.8℃的共沸物。蒸气压73×133.3Pa(20℃)。

    主要用途
    是重要的香料添加剂,可用作调香的组分,还可用作为特殊改性酒精的香味萃取剂。是一种极发了的工业溶剂,可用于硝酸纤维、乙基纤维、氯化橡胶和乙烯基树脂、乙酸纤维素酯、纤维素乙酯丁酯和合成橡胶,也可用于复印机用液体硝基纤维墨水。可用作粘接剂的溶剂,喷漆的稀释剂。是制造染料及药物的原料。

    实验室制法
    将装有25mL乙醇的250mL圆底烧瓶置于冰水冷却下,缓慢加入25mL浓硫酸。烧瓶口通过塞子装上一分液漏斗,其下端浸入液体中,同时在塞子上再插一个与直形冷凝管相连接的弯玻管。将烧瓶置油浴上加热至140℃,并于此温度下滴加200mL乙醇和200mL乙酸混和物,其滴加速度和蒸出速度相同。反应持续6h。馏出液用2% Na2溶液中和,然后与50g CaCl2和50mL水溶液振荡,用30g无水CaCl2干燥24h,然后蒸馏提纯乙酸乙酯(77℃),产量约205g,产率67%。

    生产原理
    工业上用硫酸为催化剂,使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
CO3
20)1.3719
20)0.902
    工艺流程
   原料配比(kg/t)
    乙酸(98%)      610
    乙醇(95%)      615
    硫酸(95%)      4

    主要设备
    酯化釜   洗涤锅    过滤器    精馏釜(精馏塔)    分液器    贮槽

    操作工艺
    将400kg乙酸、375kg乙醇、3kg浓硫酸加入到搪瓷反应釜中,搅拌、加热、回流6h,将釜中的粗乙酸乙酯蒸出放到水洗锅中,用配制的5%氯化钠溶液洗涤,再用氢氧化钠和氯化钠的混和水溶液调节锅内物料的pH值为8。再用氯化钙溶液洗涤一次。将水层分出。向水洗锅内加入无水碳酸钾干燥0.5h,干燥时水洗锅必须密封。然后过滤,将滤液放入蒸馏釜中,精馏得乙酸乙酯。

    质量指标
    
    质量检验
    (1)定性检验
    外观为无色透明液体,具有果子香气。
    取样品1mL,加251mL 1mol/L NaOH溶液,在水浴上加热5min后冷却,然后用10%稀盐酸中和,加5滴FeCl3试液,呈深蓝色。
    (2)含量测定
    准确称样约1.5g,加入三角烧瓶中,加0.5mol/L NaOH 20mL,装上回流冷凝管,水浴上加热回流1h。冷却,加酚酞指示剂,用0.5mol/L盐酸滴定过量NaOH。同时进行空白试验。每毫升0.5mol/L NaOH溶液相当于44.06mg乙酸乙酯。
    GB 3728—83中采用气相色谱法进行含量测定,具体操作参见标准GB 3728—83。
    (3)其他质量指标测定 按常规法进行。

    安全措施
    (1)对眼、皮肤、粘膜有刺激性。毒性:大鼠口服LD50为5.6g/kg。工作场所乙酸乙酯最高容许浓度为0.04%。设备应密闭,车间内应保持良好通风状态。工作人员应穿戴劳保用品。
    (2)铁桶包装,贮存于干燥阴凉处,接易燃易爆危险品规定贮运。
    (3)本品为一级易燃品,并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混合物,爆炸极限2.2%~11.5%。
 
 
乙酸酐
1.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81602
CAS
108-24-7
中文名称
乙酸酐
英文名称
Acetic anhydride
别    名
醋酸酐;醋酐;乙酐
分子式
C4H6O3;(CH3CO)20
外观与性状
无色透明液体,有刺激气味,其蒸气为催泪毒气
分子量
102.09
蒸汽压
1.33kPa/36 闪点:49
熔    点
-73.1 沸点:138.6
溶解性
溶于苯、乙醇、乙醚
密    度
相对密度(水=1)1.08;相对密度(空气=1)3.52
稳定性
稳定
危险标记
20(酸性腐蚀品)
主要用途
用作乙酰化剂,以及用于药物、染料、醋酸纤维制造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吸入后对有刺激作用,引起咳嗽、胸痛、呼吸困难。眼直接接触可致灼伤;蒸气对眼有刺激性。皮肤接触可引起灼伤。口服灼伤口腔和消化道,出现腹痛、恶心、呕吐和休克等。
  
慢性影响:受本品蒸气慢性作用的工人,可风结膜炎、畏光、上呼吸道刺激等。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属低毒类。
 
急性毒性:LD501780mg/kg(大鼠经口)4000mg/kg(兔经皮)LC501000ppm4小时(大鼠吸入)
 
刺激性:50ug,重度刺激。家兔经皮开放性试验:525mg,重度刺激。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强氧化剂可发生反应。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4.实验室监测方法:
气相色谱法《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第二版),杭士平主编
羟肟酸比色法《化工企业空气中有害物质测定方法》,化学工业出版社
5.环境标准:

前苏联(1975)
车间卫生标准
20mg/m3
前苏联(1975)
居民区大气中有害物最大允许浓度
0.1mg/m3(最大值)
0.003mg/m3(昼夜均值)
 
空气中嗅觉阈浓度
0.36ppm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合理通风,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喷水雾能减慢挥发(或扩散),但不要对泄漏物或泄漏点直接喷水。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然后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最好不用水处理,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废弃物处置方法:建议用焚烧法处置。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带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佩带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工作服(防腐材料制作)
 
手防护:戴橡皮手套。
 
其它:工作后,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立即用水冲洗至少15分钟。若有灼伤,就医治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误服者立即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灭火方法:雾状水、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乙醚
【化学特性】
无色透明液体,极易挥发,极易燃烧,液体受热后体积急剧膨胀,膨胀系数0.00164.微溶于水,能溶于乙醇,苯和氯仿.有低毒,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为500毫米/立方米. 相对密度:0.7135 熔点-116.2℃ 沸点34.6℃ 闪点-45℃ 自燃点160℃ 爆炸极限:1.85%-36.5% 最大爆炸压力90.
【极限参数】
2牛/平方厘米产生最大爆炸压力浓度4.1% 最易引燃浓度3% 最小引燃能量0.19毫焦
【火灾危险】
极易燃烧,本品遇火星,高温,氧化剂,过氯酸,氯气,氧气,臭氧等有发生燃烧爆炸危险,有麻醉性,对人的麻醉浓度为109.8-196.95克/立方米.浓度超过303克/立方米时有生命危险.
 
乙醇钠

 产品名称
 乙醇钠
 产品英文名
 Sodium ethoxide;Sodium ethylate
 产品别名
  乙氧钠
 分子式
 NaOC2H5
 产品用途
 主要用于医药及农药工业
 CAS号
 141-52-6
 毒性防护
  无毒,是强有机碱,暴露在潮湿的空气中时,生成氢氧化钠而具有强腐蚀性。当接触皮肤或眼睛时,产生强腐蚀和刺激性。应防止与皮肤直接接触。并应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如眼镜、手套和工作服等。
 包装储运
 用铁桶密封包装,每桶200kg或160kg。贮运中要防火、防水、防潮。按易燃有毒化学品规定贮运。
 物化性质
 白色或微黄色吸湿性粉末,在空气中易分解,贮存中会变黑。遇水迅速分解成氢氧化钠和乙醇,溶于无水乙醇而不分解。
 质量标准
 
 分子量
 
 结构式
 
 消耗定额
 原料名称 规格 消耗,kg/t
乙醇 ≥95% 930
氢氧化钠 ≥99% 108
纯苯 ≥95% 31
 专业法定编号
 
 制备方法
 
 国际储运号
 

 
四氢呋喃
【化学结构】
OCH2CH2CH2CH2
【化学特性】
无色液体,有类似乙醚的气味.能溶于水及多数有机溶剂.有毒,空气中最高容 许浓度为200ppm.小鼠一次吸入半数致死浓度65毫克/立方米. 相对密度:0.888(20℃) 凝固点:-108.5℃ 沸点:65.4℃ 闪点-20℃ 自燃点321℃ 爆炸极限:2.3%~11.8% 最小引燃能量:0.54毫焦
【极限参数】
(当3.67%浓度时) 蒸气压:15.2千帕
【火灾危险】
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物.与酸接触能发生反应.遇明火,强氧化剂有引起燃烧危险.与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有反应.未加过稳定剂的四氢呋喃暴露在空气中能形成有爆炸性的过氧化物.
【处置方法】
泡沫,干粉,砂土
 
四氯化锡
1.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81053             
CAS
7646-78-8
中文名称
四氯化锡
英文名称
Tin tetrachloride;Stannic chloride
别    名
氯化锡
分子式
SnCl4
外观与性状
无色发烟液体,固体时为立方结晶
分子量
260.53
蒸汽压
1.33kPa(10)
熔    点
-33 沸点:114
溶解性
溶于水、醇、二硫化碳、苯、四氯化碳、汽油等多数有机溶剂
密    度
相对密度(水=1)2.23
稳定性
稳定
危险标记
20(酸性腐蚀品)
主要用途
用于有机锡化合物的制造,用作分析试剂、有机合成脱水剂。也少量用于电镀工业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对眼睛、皮肤、粘膜和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吸入、摄入或经皮肤吸收对身体有害。吸入可能由于咽喉、支气管的痉挛、水肿、炎症,化学性肺炎、肺水肿而致死。中毒表现有烧灼感、咳嗽、喘息、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属低毒类。
 
急性毒性:LD5099mg/kg(小鼠静注)LC502300mg/m310分钟(大鼠吸入)
 危险特性: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气体。遇氰化物能产生剧毒的氰化氢气体。
 
燃烧(分解)产物:氯化物。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4.实验室监测方法:
空气中:样品用滤器收集,再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NIOSH)
5.环境标准:
美国(1974)职业安全及卫生管理局标准 空气:时间加权平均值2mg/m3[Sn]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勿使泄漏物与可燃物质(木材、纸、油等)接触,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喷水雾减慢挥发(或扩散),但不要对泄漏物或泄漏点直接喷水。将地面洒上苏打灰,然后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如果大量泄漏,最好不用水处理,在技术人员指导下清除。
 
废弃物处置方法:废料倒在碳酸氢钠上,用氨水喷淋,同时加碎冰,反应停止后用水冲入下水道。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带防毒口罩。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工作服(防腐材料制作)
  
手防护:戴橡皮手套。
  
其它:工作后,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再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若有灼伤,就医治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10分钟或用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注意保暖,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患者清醒时立即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立即就医。
  灭火方法:砂土、二氧化碳。禁止用水。
 
石油醚
1.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32002
CAS
8032-32-4
中文名称
石油醚
英文名称
petroleun ether
别    名
石油精
分子式
成分为戊烷、己烷
外观与性状
无色透明液体,有煤油气
分子量
 
蒸汽压
53.32kPa/20 闪点:<-20     
熔    点
<-73 沸点:40~80
溶解性
不溶于水,溶于无水乙醇、苯、氯仿、油类等多数有机溶剂
密    度
相对密度(水=1)0.64~0.66;相对密度(空气=1)2.50
稳定性
稳定
危险标记
7(易燃液体)
主要用途
主要用作溶剂及作为油脂的抽提用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其蒸气或雾对眼睛、粘膜和呼吸道有刺激性。中毒表现可有烧灼感、咳嗽、喘息、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本品可引起周围神经炎。对皮肤有强烈刺激性。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急性毒性:LD5040mg/kg(小鼠静脉)LC503400ppm4小时(大鼠吸入)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燃烧时产生大量烟雾。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高速冲击、流动、激荡后可因产生静电火花放电引起燃烧爆炸。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4.实验室监测方法:
气相色谱法,参照《分析化学手册》(第四分册,色谱分析),化学工业出版社
5.环境标准:
美国车间卫生标准 100ppm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乳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误服者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巯基乙酸;硫代乙醇酸
Mercaptoacetic acid;Thioglycollic acid
C2H4O2S=92.12
无色透明液体。有刺激性气味。易被空气氧化。能与水和醇、醚、苯等有机溶剂相混溶。d=1.32 , mp=96度
 
氯甲酸乙酯
1.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32151
CAS
541-41-3
中文名称
氯甲酸乙酯
英文名称
ethyl chloroformate;ethyl chlorocarbonate
别    名
氯碳酸乙酯
分子式
C3H5ClO2;ClCOOCH2CH3
外观与性状
无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分子量
108.53
蒸汽压
7.06kPa/20 闪点:16
熔    点
-80.6 沸点:94
溶解性
不溶于水,溶于苯、氯仿、乙醚等多数有机溶剂
密    度
相对密度(水=1)1.14;相对密度(空气=1)3.74
稳定性
稳定
危险标记
7(易燃液体),40(有毒品),41(腐蚀品)
主要用途
用于有机合成及用作溶剂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人接触后主要中毒表现为眼及上呼吸道刺激;高浓度时可发生肺水肿。涂于豚鼠皮肤引起深度坏死及形成焦痂。与兔眼接触造成永久角膜损害。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急性毒性:LD5050mg/kg(大鼠经口)7120mg/kg(兔经皮)LC50646mg/m31小时(大鼠吸入)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小鼠吸入2260ppm×10个月,最小致死浓度。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易引起燃烧,并放出有毒气体。遇水或水蒸气反应放热并产生有毒的腐蚀性气体。具有腐蚀性。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光气。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4.实验室监测方法:
气相色谱法,参照《分析化学手册》(第四分册,色谱分析),化学工业出版社
5.环境标准:
前苏联(1975)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4mg/m3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立即隔离150m,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喷雾状水冷却和稀释蒸气、保护现场人员、把泄漏物稀释成不燃物。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必要时,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戴乳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工作毕,淋浴更衣。特别注意眼和呼吸道的防护。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误服者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灭火方法:灭火剂:二氧化碳、干粉、砂土。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处灭火。
 
甲硫醚
1.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31033
CAS
75-18-3
中文名称
甲硫醚
英文名称
dimethyl sulfide
别    名
二甲硫;二甲硫醚;二甲基硫
分子式
C2H6S;(CH3)2S
外观与性状
无色液体,有不愉快的气味
分子量
62.13
蒸汽压
64.64kPa/25 闪点:-36
熔    点
-83.2 沸点:38
溶解性
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等多数有机溶剂 
密    度
相对密度(水=1)0.85;相对密度(空气=1)2.14
稳定性
稳定
危险标记
7(低闪点易燃液体)
主要用途
用作多数无机物的溶剂、催化剂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蒸气对鼻、喉有刺激性,引起咳嗽和胸部不适。持续或高浓度吸入出现头痛、恶心和呕吐。液体或雾对眼有刺激性。可引起皮炎。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急性毒性:LD50535mg/kg(大鼠经口)LC50102235mg/m3(大鼠吸入)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硫化物烟气。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与水、水蒸气、酸类反应产生有毒和易燃气体。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物。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气体检测管法;便携式气相色谱法
气体速测管(德国德尔格公司产品)
4.实验室监测方法:
气相色谱法(GB/T14678-93,空气)
5.环境标准:

前苏联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50mg/m3 
前苏联(1978)
居民区大气中最高容许浓度
0.08mg/m3(最大值)
前东德(1977)
大气质量标准
0.03mg/m3
中国(GB14554-93)
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
一级:0.03 mg/m3
二级:0.07~0.15mg/m3
三级:0.55~1.10mg/m3  
中国(GB14554-93)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0.33~5.2kg/h
前苏联(1975)
生活饮用水中有害物质最高允许浓度
0.01mg/L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较高时,建议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乳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工作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甲醇钠
1.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42020
CAS
124-41-4
中文名称
甲醇钠
英文名称
Sodium methoxide;Sodium methylate
别    名
甲氧基钠
分子式
CH3ONa
外观与性状
白色无定形易流动粉末,无臭
分子量
54.02
蒸汽压
 
沸 点
>450
溶解性
溶于甲醇、乙醇
密    度
相对密度(水=1)1.3;相对密度(空气=1)1.1
稳定性
稳定
危险标记
20(碱性腐蚀品)36(自燃物品)
主要用途
主要用于医药工业,有机合成中用作缩合剂、化学试剂、食用油脂处理的催化剂等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蒸气、雾或粉尘对呼吸道有强烈刺激和腐蚀性。吸入后,可引起昏睡、中枢抑制和麻醉。对眼有强烈刺激和腐蚀性,可致失明。皮肤接触可致灼伤。口服腐蚀消化道,引起腹痛、恶心、呕吐;大量口服可致失明和死亡。慢性影响有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危险特性:遇水、潮湿空气、酸类、氧化剂、高热及明火能引起燃烧。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钠。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4.实验室监测方法:
气相色谱法 《食品中添加剂的分析方法》,马家骧等译
5.环境标准: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告标志,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禁止向泄漏物直接喷水,更不要让水进入包装容器内。用沙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避免扬尘,使用无火花工具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如果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与有关技术部门联系,确定清除方法。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应该佩带防毒口罩。必要时佩带防毒面具。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工作服(防腐材料制作)
 
手防护:戴橡皮手套。
 
其它:工作后,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再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15分钟。若有灼伤,就医治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误服者立即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灭火方法:泡沫、砂土、二氧化碳。禁止用水。
 
 
甲苯
Toluene; Methylbenzene; CAS:108-88-3
 甲苯是有机化合物,属芳香烃,分子式为C6H5CH3。在常温下呈液体状,无色、易燃。它的沸点为110.8℃,凝固点为-95℃,密度为0.866克/厘米3。甲苯温度计正是利用了它的凝固点比水很低,可以在高寒地区使用;而它的沸点又比水的沸点高,可以测110.8℃以下的温度。因此从测温范围来看,它优于水银温度计和酒精温度计。另外甲苯比较便宜,故甲苯温度计比水银温度计也便宜。
  甲苯不溶于水,但溶于乙醇和苯的溶剂中。甲苯容易发生氯化,生成苯—氯甲烷或苯三氯甲烷,它们都是工业上很好的溶剂;它还容易硝化,生成对硝基甲苯或邻硝基甲苯,它们都是染料的原料;它还容易磺化,生成邻甲苯磺酸或对甲苯磺酸,它们是做染料或制糖精的原料。甲苯的蒸汽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物质,因此它可以制造梯思梯炸药。
  甲苯与苯的性质很相似,是工业上应用很广的原料。但其蒸汽有毒,可以通过呼吸道对人体造成危害,使用和生产时要防止它进入呼吸器官。

理化性质

    无色有折射力的易挥发的液体,气味似苯。分子式C7-H8。分子量92.130。相对密度0.866(20/4
)。熔点-95~-94.5。沸点110.4。闪点4.44(闭杯)。自燃点480。蒸气密度3.1 4。蒸气压4.89kPa(30)。蒸气与空气混合物的限爆炸限1.27~7% 。几乎不溶于水,与乙醇、氯仿、乙醚、丙酮、冰醋酸、二硫化碳混溶。遇热、明火或氧化剂易着火。遇明火或与下列物质反应:(硫酸+硝酸)、四氧化二氮、高氯酸银、三氟化溴、六氟化铀,引起爆炸。流速过快(超过3米/秒)有产生和积聚静电危险。

接触机会

    用于制苯、甲酚、苯甲酸、苯甲醛、混合二硝基甲苯、邻甲苯、磺酰胺等,这些中间体是合成纤维、药物、染料、农药、炸药等的原料。此外,可用作汽油添加剂和各种用途溶剂。苯甲酸和苯甲醛萃取剂。

侵入途径

    可经呼吸道和消化道吸收,经皮肤吸收不易达到急性中毒剂量。

毒理学简介

    人经口LDL0: 50 mg/kg。
    大鼠经口LD50: 636 mg/kg;吸入LC50: 49 mg/m3/4H。小鼠吸入LC50: 400 ppm/24H。兔经皮LD50: 14100 ul/kg。
    对皮肤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时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工业品中常含有苯等杂质,可同时出现杂质的毒作用。
    进入体内的甲苯主要分布于富含脂的组织,以肾上腺、脑、骨髓和肝为最多。少量以原形经肺排出; 80~90%氧化成苯甲酸,并与甘氨酸结合形成马尿酸随尿排出; 另有少量苯甲酸与葡萄糖醛酸结合随尿排出。
    引起眼刺激的浓度为300ppm,吸入的MLC为200ppm,经口的MLD为50mg/kg。正常人尿中马尿酸的含量因膳食品种和吸收量的不同而有变化,且个体差异较大,故尿中马尿酸含量不能作为吸收指标和诊断指标。

临床表现

    急性中毒:吸入较高浓度蒸气后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四肢无力、意识模糊、步态蹒跚,重症者有躁动、抽搐或昏迷; 并伴有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可出现眼结膜和咽部充血。
    直接吸入液体后可出现肺炎、肺水肿、肺出血及麻醉症状。

处理

    吸入较高浓度蒸气者立即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有症状者给吸氧,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症处理。可用葡萄糖醛酸。有意识障碍或抽搐时注意防治脑水肿,参见<急性化学物中毒性脑病的治疗。心跳未停者忌用肾上腺素。
    直接吸入液体者给吸氧,应用抗生素预防肺部感染,对症处理。如出现全身症状,需及时处理。

标准

车间空气卫生标准: 

中国MAC 100 mg/m3
美国ACGIH TLV-TWA 188 mg/m3 (50 ppm) (skin)
美国NIOSH-IDLH: +500 ppm [R31]
>
 
 
 
 
光氣(Phosgene)
注意:光氣為具高毒性及腐蝕性之氣體,當發生緊急事件時,毒性與腐蝕性(遇水後分解出氯化氫)將為救災之主要考量因素。
一、物質辨識資料表

項目
內容
同義名詞
二氯化碳、Carbon Oxychloride、Carbonic Dichloride、Carbonyl Chloride、Chloroformyl Chloride
化學式
COCl2
化學文摘社登記號碼(CAS No.)
75-44-5
聯合國編號(UN Number)
1079
危害性分類
毒性氣體、腐蝕性物質

二、物性、化性與災害資料
光氣為安定、不可燃、具腐蝕性之極毒性氣體,重要之特性如下:
1.物性表

項目
物性資料
顏色
無色
性狀
氣體
氣味
類似霉味,高濃度有很強的窒息味,低濃度有青草之刺激甜味。
沸點
8.2
比重
1.432 (0);1.37 (20)
蒸氣壓
1215mmHg (20)
蒸氣密度
3.4 (空氣=1, 20)
水中溶解度
微溶(會慢慢分解成鹽酸及二氧化碳)

2.化性表

項目
化性資料
腐蝕性
純氣體對碳鋼沒有腐蝕性,若與蒸氣作用,產生二氧化碳和氯化氫就會有腐蝕性,液體光氣會侵蝕某些塑膠、橡膠和塗料。
聚合性
不會產生危害性聚合。
反應性與不相容性
(1)和水或水蒸氣接觸,會反應產生具毒性和腐蝕性氣體(即氯化氫氣體)。
(2)260
下鈉氣體和光氣會反應而發光。
(3)鋁粉在光氣中會燃燒。
(4)鉀和光氣的混合物若受到震盪會爆炸。
(5)異丙醇和光氣反應形成異丙基氯化甲酸和氯化氫;在鐵鹽存在下,會產生熱分解,有時候會導致爆炸。
分解性
550下會分解。

3.災害資料表

項目
災害資料
閃火點
不可燃

4.健康危害資料表

項目
健康危害資料
容許濃度
0.1 ppm
動物半致死劑量(LD50)
動物半致死濃度(LC50)
1,400mg/m3(30分鐘,大鼠、吸入)
立即危害濃度(IDLH)
2 ppm
致癌性分類

三、防災設備
光氣之救災需針對人員防護及洩漏控制等方面選用適當防災器材設備:
1.個人防護設備

使用範圍
設備規格
氣體濃度2ppm以上之區域或未知濃度之狀況
A級防護衣具,包括:
(1)氣密式連身防護衣
(2)正壓全面式自攜式空氣呼吸器(置於防護衣內)
(3)防護手套(鐵氟龍材質)
(4)防護鞋(靴)
氣體濃度2ppm以下之區域且空氣中氧氣濃度高於19.5%者。
C級防護衣具,包括:
(1)非氣密式連身防護衣
(2)全面式或半面式空氣濾清式口罩(適用光氣者)
(3)防護手套(鐵氟龍材質)
(4)防護鞋(靴)

2.偵測及警報設備

偵測對象
設備
偵測範圍
攜帶式電化學偵測器
0~1ppm
毒性濃度
攜帶式比色法偵測器
0~5ppm
固定式電化學偵測器
0~1.5ppm
可燃性濃度
攜帶式或固定式可燃性氣體偵測器
0~100% LEL

附註:依據毒性化學物質管理法施行細則第18條、第20條及(82)環署毒字第31061號公告事項五~()之規定,光氣之運作場所需裝設偵測及警報設備。
四、中毒之症狀
光氣可經由吸入及皮膚接觸而使人體中毒,對眼、鼻及喉嚨有刺激性,中毒徵候有刺激感、肺水腫、咳嗽、呼吸疼痛甚至致死。
1.吸入性中毒之症狀

吸入情況
中毒之症狀
3 ppm
喉嚨刺激
4 ppm
眼睛刺激
4.8 ppm
引起咳嗽
50 ppm
很快致命

2.皮膚接觸性中毒之症狀
與液體接觸可能引起嚴重灼傷。
3.眼睛接觸性中毒之症狀
眼睛接觸12ppm氣體濃度引起眼睛癢和灼熱感,更高的濃度似乎會引起流淚和結膜炎。
五、急救方式
光氣中毒之搶救者須按前述救災設備中之個人防護設備完整穿戴,方可進入災區救人。而光氣中毒之急救,最重要是將患者迅速搬離現場至通風處,檢查患者之中毒症狀,判斷出中毒路徑給予適當之救護(參見圖11.1)
 
二氯甲烷
1、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61552
CAS
75-09-2
中文名称
二氯甲烷
英文名称
dichloromethane
别    名
二叉二氯
分子式
CH2Cl2;H2CCl2
外观与性状
无色透明液体,有芳香气味
分子量
84.94  沸点:39.8
蒸汽压
30.55kPa(10)
熔 点
-96.7
溶解性
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
密 度
相对密度(水=1)1.33;相对密度(空气=1)2.93
稳定性
稳定
危险标记
15(有害品)
主要用途
用作树脂及塑料工业的溶剂

2、对环境的影响
 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在地下水中有蓄积作用。对水生生物应给特别注意。还应注意对大气的污染。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有麻醉作用,主要损害中枢神经和呼吸系统。人类接触的主要途径是吸入。已经测得,在室内的生产环境中,当使用二氯甲烷作除漆剂时,有高浓度的二氯甲烷存在。一般人群通过周围空气、饮用水和食品的接触,剂量要低得多。据估计,在二氯甲烷的世界产量中,大约80%被释放到大气中去,但是由于该化合物光解的速率很快,使之不可能在大气中蓄积。其初始降解产物为光气和一氧化碳,进而再转变成二氧化碳和盐酸。当二氯甲烷存在于地表水中时,其大部分将蒸发。有氧存在时,则易于生物降解,因而生物蓄积似乎不大可能。但对其在土壤中的行为尚须测定。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经口属中等毒性。
 
急性毒性:LD5016002000mg/kg(大鼠经口)LC5056.2g/m38小时(小鼠吸入);小鼠吸入67.4g/m3×67分钟,致死;人经口2050ml,轻度中毒;人经口100150ml,致死;人吸入2.94.0g/m320分钟后眩晕。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大鼠吸入4.69g/m3,8小时/天,75天,无病理改变。暴露时间增加,有轻度肝萎缩、脂肪变性和细胞浸润。
  
致突变性:微生物致突变:鼠伤寒沙门氏菌5700ppmDNA 抑制:人成纤维细胞5000ppm/小时(连续)
 
生殖毒性:大鼠吸入最低中毒浓度(TCL0)1250ppm(7小时,孕615),引起肌肉骨骼发育异常,泌尿生殖系统发育异常。
 
致癌性:IARC致癌性评论:动物阳性,人类不明确。关于病人是否应把二氯甲烷视为动物和人的致癌物,动物实验数据和人类流行病学数据尚不充分。然而,鉴于最近在对大鼠和小鼠的吸入研究中的发现,且这些数据在任务组会议之后已可加以应用,故应将二氯甲烷视为一种对人类潜在的致癌物。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受热分解能发出剧毒的光气。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光气。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便携式气相色谱法;水质检测管法;气体检测管法
气体速测管(德国德尔格公司产品)
4、实验室监测方法

监测方法
来源
类别
气相色谱法
《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第二版),杭士平主编
空气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法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水质
气相色谱法
《固体废弃物试验与分析评价手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等译
固体废弃物
气相色谱法
《城市和工业废水中有机化合物分析》王克欧等译
废水
色谱/质谱法
美国EPA524.2方法
水质

5、环境标准

前苏联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50mg/m3
中国(待颁布)
饮用水源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0.02mg/L
中国(GHZB1-1999)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II、III类水域)
0.005mg/L
前苏联(1975)
水体中有害物质最高允许浓度 
7.5mg/L
日本(1993)
环境标准(mg/L) 
地面水:0.002
废水:0.02
土壤浸出液:0.002
 
嗅觉阈浓度
150ppm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度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勘察不烯材料吸附或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控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废弃物处置方法:建议用焚烧法处置。废料同其他燃料混合后焚烧,燃烧要充分,防止生成光气。焚烧炉排气中的氮氧化物通过酸洗涤器除去。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柚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必要时,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沐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雾状水、砂土、泡沫、二氧化碳。
 
迭氮化钠
1.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61033
CAS
26628-22-8
中文名称
迭氮化钠
英文名称
sodium azide
别    名
迭氮钠;叠氮化钠
分子式
NaN3
外观与性状
无色六角结晶性粉末
分子量
65.01
蒸汽压
 
熔    点
275(分解)
溶解性
溶于水、液氨,不溶于乙醚,微溶于乙醇
密    度
相对密度(水=1)1.85
稳定性
稳定
危险标记
13(剧毒品)
主要用途
用于制造炸药及用作分析试剂等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和氰化物相似,对细胞色素氧化酶和其它酶有抑制作用,并能使体内氧合血红蛋白形成受阻,有显著的降压作用。对眼和皮肤有刺激性。如吸入、口服或经皮肤吸收,可引起中毒死亡。高血压病人口服本品有显著降压作用。本品在有机合成中可有叠氮酸气体逸出,吸入中毒后出现眩晕、虚弱无力、视觉模糊、呼吸困难、昏厥感、血压降低、心动过缓等。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高毒类。
 
急性毒性:LD5027mg/kg(大鼠经口)20mg/kg(兔经皮)
 
危险特性:受热,接触明火、或受到摩擦、震动、撞击时可发生爆炸。本品与酸类剧烈反应产生爆炸性的叠氮酸。与重金属及其盐类形成十分敏感的化合物。
 
燃烧(分解)产物:氧化氮。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4.实验室监测方法:
离子色谱法(叠氮化物)《环境监测》,周崇群编
离子选择电极法(叠氮化物)《环境监测》,周崇群编
叠氮化钠的分光光度测定[刊,英]/Terpinski E.A.//Analyst(Lonkon).-1985,110(11).-14031405 《分析化学文摘1987.7.
5.环境标准:
美国车间卫生标准 0.3mg/m3
中国(GB4279-84) 叠氮化铅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不大于0.5mg/L(叠氮化物,N)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减少飞散。然后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必须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穿连衣式胶布防毒衣。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戴全身防火防毒服。由于火场中可能发生容跑龙套爆破的情况,消防人员须在有防爆能力的掩蔽处操作。灭火剂:雾状水、二氧化碳、泡沫。禁止用砂土压盖。
 
 
臭氧
 臭氧的毒性解释
臭氧是无毒物质安全气体,谈到它的毒性主要是其强氧化力,在浓度高于1.5ppm以上时,人员须离开现场,原因是臭氧刺激人的呼吸系统,严重会造成伤害,为此,臭氧工业协会制定卫生标准:
国际臭氧协会:0.1ppm,接触10小时
        国:0.1ppm,接触8小时
德、法、日等国:0.1ppm,接触10小时
          国:0.15ppm,接触8小时
以上是人在臭氧化气体环境下的安全卫生标准,其浓度与接触时间的乘积可视为基准点。
文献报告,臭氧浓度在0.02ppm时,嗅觉灵敏的人便可察觉,称为感觉临界值,浓度在0.15ppm时为嗅觉临界值,一般人都能嗅出,也是卫生标准点。当浓度达到1-10ppm时,称为刺激范围,10ppm以上时为中毒限。
事实上安全使用臭氧0.1完全可以保证人的健康不受危害,相反,在呼吸0.1ppm以下浓度臭氧时,对人体会有保健作用,有人把臭氧比作美酒,是有其道理的。臭氧应用一百多年来,至今世界上无一例因臭氧中毒死亡事故发生。
 
臭氧发生器使用须知
    臭氧发生一般采用高频、高压电源供电,所以在有导电气体或爆炸性介质存在的环境中应杜绝使用,使用人员须按安全操作规程执行。
 环境对臭氧发生器的影响
臭氧发生器件在高湿或杂质、油类含量较高的气体环境下工作时,特别是开放性发生器、器件上容易沾污或衍生斑垢,多了会影响发生量,应及时清洗(一般一年后),设计制造者应考虑到器件的易安装更换,便于维护保养。
臭氧对水质的影响
水处理中使用臭氧,科学家对其产物已作过详细研究,比如细菌的型变异、醛类(脂肪醛)、脂肪酸、羧酸、AOC、酮类、烃类、醌、醇的产生,水中溴离子含量较高时,臭氧会将其变为次溴酸,但这些物质的产生大多在特定条件下,而且量很小,至今科学家对此尚不能得出有害的结论。
 
2,2-二甲氧基丙烷
1.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32094
CAS
77-76-9
中文名称
2,2-二甲氧基丙烷
英文名称
2,2-dimethoxypropane
别    名
 
分子式
C5H12O2;H3CC(OCH3)2CH3
外观与性状
无色液体
分子量
104.15
蒸汽压
8.00kPa/15.80 闪点:4.4
沸 点
83
溶解性
微溶于水,溶于多数有机溶剂
密    度
相对密度(水=1)0.85
稳定性
稳定
危险标记
7(易燃液体)
主要用途
用于生化研究、有机合成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对眼睛、皮肤、粘膜和上呼吸道有刺激性。吸入具有麻醉作用。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属微毒类。
 
急性毒性:LD5071000mg/kg(大鼠经口)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4.实验室监测方法:
 气相色谱法
5.环境标准: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在保证安全情况下,就地焚烧。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卫生。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甲醛的性状及对人体的危害
甲醛是无色,具有强烈气味的刺激性气体,气体相对密度1.06,略重于空气,易溶于水。其35%~40%的水溶液通称为福尔马林,是一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甲醛是中等毒性物质,对人体的眼及上呼吸道粘膜具有刺激性。甲醛急性中毒可以引起眼泪、眼剧痛、喉痒、咳嗽、呼吸困难及窒息,同时全身软弱无力、多汗和头痛。慢性中毒可导致消化障碍、兴奋、视力障碍,甚至神经麻痹。
甲醛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嗅觉异常、刺激、过敏、肺功能异常、肝功能异常、免疫功能异常等。大多数报道其作用浓度均在0.12mg/m30.1ppm)以上,个别报道其作用浓度在0.06~0.07mg/m30.05~0.06ppm)时,儿童发生气喘。
室内装饰5个月后,甲醛浓度一般可低于0.1mg/m3,装饰7个月后,可降至0.08mg/m3以下。
苯的性状及对人体的危害
苯是无色至淡黄色易挥发液体,具有高折射性和强烈芳香味,易燃,有毒。
苯有毒,被国际癌症研究中心确认为高毒致癌物质,对皮肤和粘膜有局部刺激作用,吸入或经皮肤吸收可引起中毒。当吸入高浓度的苯蒸气时,可强烈作用于中枢神经而很快引起酒醉状,痉挛,疲乏无力,昏睡等。严重者可因呼吸中枢痉挛而死亡。
慢性中毒的特有症状是,开始时,口中特别是上颚齿龈和鼻粘膜处有类似坏血病的出血斑,并能引起皮肤出血,稍有外伤就难以止血。
一般苯中毒症状经治疗后可以恢复,但也有由于造血功能完全被破坏,而患致命的颗粒性白细胞消失症。
甲苯的性状及对人体的危害
甲苯又称苯基甲烷,为无色透明液体,有刺激性气味,能与乙醇、乙醚、苯、丙酮、二硫化碳、溶剂汽油混溶,不溶于水,有毒,对皮肤和粘膜刺激性大,对神经系统作用比苯强,长期接触有引起膀胱癌的可能。但甲苯能被氧化成苯甲酸,与甘氨酸生产马尿酸排出,故对血液并无毒害。
二甲苯的性状及对人体的危害
二甲苯为无色透明液体,有芳香气味。有三种异构体:邻二甲苯(沸点144.4℃)、间二甲苯(沸点139.1℃)和对二甲苯(沸点138.35℃),一般是混合二甲苯及少量乙苯的混合物。溶于乙醚,不溶于水,有毒,毒性比苯和甲苯小。
甲苯二异氰酸酯(TDI)的性状及对人体的危害
甲苯二异氰酸酯(TDI)有两种异构体:24-甲苯二异氰酸酯和26-甲苯二异氰酸酯。甲苯二异氰酸酯是水白色或淡黄色液体,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在人体中
具有积聚性和潜伏性,对皮肤、眼睛和呼吸道有强烈刺激作用,吸入高浓度的甲苯二异氰酸酯蒸气会引起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和肺水肿;液体与皮肤接触可引起皮炎。液体与眼睛接触可引起严重刺激作用,如果不加以治疗,可能导致永久性损伤。长期接触甲苯二异氰酸酯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对甲苯二异氰酸酯过敏者,可能引起气喘、伴气喘、呼吸困难和咳嗽。
氨的性状及对人体的危害
氨有刺激性气味,易挥发。氨在一些胶粘剂中用作增稠剂,在装饰装修后还未释放完的残余氨,能缓慢释放出。虽然氨对健康影响不大,但难闻的刺激性气味将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
VOC性状及对人体的危害
VOC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简称。它是指在室温下饱和蒸气压超过133.32pa的有机物,在常温下以蒸发的形式存在于空气中,其毒性、刺激性、致癌性和特殊的气味会影响皮肤和黏膜,对人体产生急性损害。
VOC主要来自燃料燃烧和交通运输;在室内装饰过程中,VOC主要来自油漆、涂料和胶粘剂,是导致室内环境污染的杀手。它的含量达到一定浓度时,短时间内可使人感到头痛、恶心、呕吐,严重时会抽搐、昏迷,并可能造成记忆力减退,伤害人的肝脏、肾脏、大脑和神经系统。
发布时间:2011/12/2 16:52:52
 
CopyRight © 2005-2011 MRO工业品-艾逊实业(上海). All Rights Reserved.